張光賓 靈巖仙源 水墨 紙本 三聯屏 2010年作 each: 142.5 x 60 cm. (6 x 23 5/8 in.) total: 142.5 x 180 cm. (56 x 70 7/8 in.) 作品說明 張光賓兼書法家、水墨畫家和書畫史研究者於一身。於1945年畢業於國立藝專三年制國畫科(原北平/杭州藝專),在學時曾受業於黃君璧、傅抱石、潘天壽、豐子愷、李可染與高鴻縉等諸名家,得傅抱石和李可染薰陶較巨。1949年隨國民政府到台灣,持續創作與學術研究,1968年受聘進入故宮博物院書畫處,親近古畫名帖,編輯撰寫多部書畫專論,特精於元代繪畫的研究,對於元代書畫鑑定和梳理貢獻卓著,博得「元代書畫史活字典」的美譽。1982年受聘於國立藝術學院(今台北藝術大學),創作態度嚴謹卻講求創新,不斷追求古法的革新,延伸至教學方式,作育英才無數。1987年自故宮退休後全心致力於書畫創作和書法推廣,二十餘年持續不綴。 綜觀早期的創作,用筆爽勁,逸筆草草,突顯線條的勁利與筆勢動感;中年後線條轉為柔韌,基於對元代繪畫的鑽研,特鍾淺絳山水,然而更重視線條的表現性,使作品的視覺更為跌宕,富含情感;而其對於線性架構(線條/皴法)的探索終有所成,八十餘歲獨創「焦墨散點皴」,利用焦墨渴筆以點代皴,透過紮實墨點聚合成山石紋理,而山巖線條圈畫勾勒更是從心所欲,任運自然,風格特殊氣象卓絕,同時嘗試壓克力重彩,明麗的色點使視覺上耳目一新;至九十一歲高齡又翻新突破,創造出「焦墨排點皴」,是台灣現代水墨在余承堯之後另一個獨特畫風,不以自然寫生為本,當中展現的是張光賓深厚書法功力與對古代山水畫構圖、造境的嫻熟,甚至融入現代抽象藝術的概念,將寫實鋪陳提煉為「點線面」的交錯組合,畫面構成既簡又豐,造型隨心變化,大千世界的萬般奧妙寄託於藝術家的心眼妙手,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。 張光賓一生瀟灑拓落,生活清簡不慕名利,唯一癡迷的就是藝術的鑽研與創作,事藝極誠,書畫俱佳,以其近百歲高齡仍持續創作,屢求突破,實為台灣德高望重的藝界瑰寶。2010年接連獲頒第二十九屆行政院文化獎與第十四屆國家文藝獎,具體展現各界對於其創作的高度肯定。